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群体,他们如同“玻璃人”般脆弱,摔跤,滑倒,甚至是轻微擦伤都可能导致血流不止,他们就是血友病患者。4月17日是第37个“世界血友病日”,让我们一起正确认识血友病,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
什么是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出生缺陷疾病。
血友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负重关节如膝、踝关节及肌肉的反复出血,可导致关节肿胀、肌肉坏死,进而引发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甚至肢体残疾。
约70%的患者有家族史,还表现为隔代遗传。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血友病主要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其中,血友病A较多见,约是血友病B的7倍。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女性通常是携带者。
预防治疗是血友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一些血友病患者在童年期会表现出症状,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磕碰后血肿淤青、容易出血且止不住等情况,要高度重视,应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血液科就诊,避免漏诊造成肢体畸形。
“预防治疗是血友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持续性、个体化的规范治疗至关重要。”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付杰介绍,预防治疗又称规律性替代治疗,是出血前有规律地替代治疗,保证凝血因子稳定的维持在一定水平,以预防出血和关节损伤、降低致残率。因此,血友病患儿预防治疗越早越好。
血友病患者日常怎样预防出血发生
1、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各种外伤,避免剧烈尤其是足球、篮球、搏击等对抗性运动。如果单个关节反复出血,患者可以穿戴一些保护性用具,比如膝关节反复出血可以穿戴护膝加强保护。
2、避免各种外伤并不代表血友病患者完全不能运动,日常散步、跑步、游泳、打太极等运动是可以的。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能够更好地保护关节。
3、平时用药时应避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者防血栓形成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利伐沙班等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这类药物会加重出血情况。
4、应尽量避免手术以及其他有创性操作,若是必须进行的手术,应在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下,按照指南的要求,输注凝血因子至一定水平后进行,且术后应继续输注凝血因子至伤口愈合。
如何应对急性出血
血友病患者发生急性出血时,应及早就近接受专业救治,并坚持RICE原则,进行自我救助。对于已形成残疾者可进行关节功能评估、物理治疗及康复。
RICE 原则——
“R”(Rest)休息:患侧关节休息时间大于12至24小时,功能位制动。
“I”(Ice)冰敷:每次10至15分钟,每2小时一次。
“C”(Compression)加压:弹性绑带加压包扎出血关节。
“E”(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肢,使其超过心脏的位置。
患者出血部位可能会伴随疼痛,一般通过替代治疗后,疼痛可以显著缓解。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血友病患者终身存在出血风险,应充分了解出血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时治疗,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付杰提醒,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血友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建议有血友病家族史的女性在妊娠前应做基因检测,对于无基因携带的女性,妊娠后可按正常程序分娩;而对于女性携带者,最好在妊娠后特定时期进行羊膜腔穿刺取样等,以判定胎儿是否为血友病患者或携带者。在基因治疗方面,我国已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血友病B治疗领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基因治疗,血友病患者可彻底摆脱“玻璃人”的痛苦。
石浩(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