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全国妇联举行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这支女性医师占比83%团队,以柔肩担起生死重托,用妙手托举生命希望。其中,副主任医师李妍雨作为队伍中的青年骨干——从医十三载,她手握柳叶刀,心向星辰海,以精湛的技术展现妇科医生的仁心守护。
以柳叶刀为刃 闯无影灯下的江湖
同事周佳韫眼里的李妍雨,是带着点“侠女”气息的——别人追星,她追“刀光剑影”,在手术室这片小小的江湖,用纤细的双手承托生命的重量。
“铃铃铃!”急诊科的电话响起,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午休时段:“这有个19岁女性,停经5个月,血压180/118mmHg,脉搏158次/分,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赶紧来人!”接到电话,刚完成一台妇科肿瘤手术的李妍雨扯下浸透汗水的手术帽,抓起听诊器冲向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患者小雨(化名)被推进抢救室时,全身浮肿重度水肿至颜面部,指尖按压皮肤凹陷深达1厘米,端坐呼吸,不断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情况十分危急。小雨停经5月,彩超提示宫腔内混合结构,滋养细胞疾病,完全性葡萄胎待排,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更棘手的是,小雨没有家属陪同,对自己的病情也缺乏重视。
李妍雨迅速向医务处和科主任张蓓汇报,第一时间组织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经讨论,多学科会诊诊断小雨妊娠期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急性心包积液、葡萄胎多种病症。对这位呼吸困难、血HCG值210万mIU/ml的患者来说,她情况危急,必须尽快手术清除病灶,否则多脏器功能将持续恶化。而对医生来讲,面对无直系亲属在场的孕妇,进行手术,要承担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责任,还有未知的其他可能。“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必须立刻进行手术!”李妍雨没有多想便作出决定,医务处同步启动相关程序,为生命让出特殊通道。
手术中,介入科、彩超室严阵以待;麻醉科副主任周海协同副主任医师祖翠华采用45度半坐位插管技术,最终成功建立呼吸支持;由于患者无法平卧,李妍雨则双腿微曲保持平衡,半蹲在手术室,双手在受限空间内完成操作。当成功清除 2 公斤葡萄胎样组织时,李妍雨的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双腿也麻木得几乎失去知觉。术后经过 72 小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雨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术后第五天,她被转入普通病房。看着女孩逐渐恢复往日的神采,李妍雨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
以求知心为帆 渡医学前沿的重洋
科主任张蓓眼里的李妍雨,是带着“学霸”气息的——她学习专注,把时间踏踏实实用在临床技术提升和科研钻研研究上,在区域妇科肿瘤领域,用专业的知识带动同道共同进步。
为提升妇科肿瘤诊疗水平,2023 年李妍雨通过层层选拔,前往新加坡 KK 妇女儿童医院妇瘤科进修。在异国他乡,她每天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准时出现在病房参与查房,认真记录每位患者的情况。无论是跟随主任分析疑难病例,还是在手术室观摩手术,她都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面对语言障碍,她坚持每晚整理学习笔记,反复研读专业文献。每周的多院联合病例讨论会是她最珍惜的学习时光,为了充分准备,她常常提前两小时到场研究病例资料。
回国后,她多次接到外院妇产科求助,如怀疑肺栓塞患者的早期识别、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患者的处理、转移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等。李妍雨结合进修经历,提出将院内的MDT会诊发展为医联体以及淮海经济区的多学科会诊:定期组织医联体和联盟单位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李妍雨把国际前沿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为提升区域妇科肿瘤诊疗水平贡献力量。
在妇科肿瘤实验室的操作台前,李妍雨常把自己“钉”在实验室数小时。她立项的多个课题,将宫颈癌的研究更细致地聚焦在宫颈胃型腺癌这个罕见病理类型,期望将宫颈癌的早筛早诊应用在宫颈腺癌这个目前早诊困难的领域。李妍雨将国际先进经验与本科室实际相结合,推动科室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三年主持在研课题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牵头建立标准化妇科肿瘤临床标本库,积极参与科室的十余项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科室科研实力显著提升,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两千万元,多次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新技术引进奖。
以信仰为盾 护大洋彼岸的微光
援外医疗队王涵眼里的李妍雨,是带着点“勇士”气息的——离开家乡,她愿以医者仁心跨越山海;无问西东,她愿用专业素养实践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生命至上,她愿用坚韧意志跨越赤道兑现医者的诺言。
在诊室墙壁的世界地图上,李妍雨用红笔圈出即将奔赴的圭亚那乔治敦医院,这个被赤道阳光炙烤的南美国家,肿瘤和各种传染病高发,孕产妇死亡率高。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医生,李妍雨在通过援外医疗队选拔时坦言:“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医学信仰的自然奔赴。”此刻她的行囊中,除却腹腔镜器械包,更珍藏着团队编制的《妇产科急症处理口袋书》——这本汇聚淮海地区30年临床经验的蓝册子,用中英双语标注了56种危重症处理流程图,将成为赤道之国同行的“救命指南”。
为了更好地在当地开展工作,她积极与正在支援的南通妇产科同行进行交流,研读圭亚那近五年妇产科病例报告,并找到目前在当地适宜开展的技术和目前所缺的医疗资料。她希望在援助的一年时间内,可以更好地为当地居民解决妇科疾病的困扰。她也积极准备各种英文教学PPT和手术视频,计划在圭亚那培养一直带不走的队伍,更加长久地解决医疗壁垒。
从守护家乡患者的生命健康,到探索医学前沿技术,再到即将踏上援外医疗的新征程,李妍雨始终践行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初心。未来,她将继续用专业的技术和温暖的陪伴,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添人文关怀,让生命的尊严在病痛中依然熠熠生辉,让患者在至暗时刻依然能触摸到希望的微光。
文、图/葛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