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介绍 > 正文

专家简介

黄宜杰

风采展示

 

黄宜杰    新城心血管内科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冠心病介入学组委员,国家卫计委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培训导师,中国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俱乐部(CTOCC)会员,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ABC)会员,江苏省CTO俱乐部共同主席。主攻冠心病诊治,擅长疑难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爱心导航下的冠心病“危险分层”
——记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主任黄宜杰

2010-08-22

  对于心血管疑难重症病例的救治,尤其是各类复杂危重冠心病病人的冠脉介入治疗(PCI),是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副主任、心内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宜杰的业务专长。近些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我国已上升为导致人群猝死的第一杀手。虽然在冠心病的多种治疗手段中,PCI适合于绝大多数冠心病病人,由于其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患者痛苦少而日益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具有20年心内科临床经验的黄宜杰,对所接诊的每一例冠心病病人,都不片面追求PCI治疗例数,而是作为特殊的“这一个”,具体分析病情、科学制订治疗方案,慎重决定是否行PCI治疗。

  对这一具体分析病情、科学制订治疗方案的过程,黄宜杰称之为——对冠心病病人的“危险分层”。

  黄宜杰对冠心病病人的“危险分层”,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层次。“高危”,即心绞痛发作频繁,药物治疗难以缓解,随时都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严重,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出现心衰、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中危”,即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肌钙蛋白或心肌酶升高,合并糖尿病、心肾功能减退,心肌梗死后、PCI或冠脉搭桥手术后所发生的心绞痛;“低危”,即胸闷胸痛症状不严重,连续两次(6-12小时)心电图观察无异常改变,心肌酶或肌钙蛋白在就诊时和就诊后6-12小时未见升高。对于“高危”患者,需在2小时内做冠脉造影决定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实施搭桥手术;对于“中危”患者,要求在72小时内尽早做冠脉造影,然后确定是否行PCI或搭桥手术;对于“低危”患者,可视具体情况择期做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治。

  对冠心病病人的“危险分层”,首先体现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尤其是接诊“高危”冠心病患者,必须紧紧抓住施救时间,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2005年春节,一位已92岁高龄的男性台胞在徐期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胸闷胸痛伴低血压、心动过缓,病情危重。尽量缩短从入院至开通梗死相关冠脉的时间,成为该病例能否成功救治的关键。黄宜杰与患者和其亲属进行快速沟通后,直接将患者从急诊室送入导管室。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内,黄宜杰和助手们为患者完成了临时起搏+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后患者血压回升、心跳恢复正常,术后3天即可在病床上进行轻微活动,术后1周下床,10天左右出院时已能自己行走了。这位台胞高度赞扬黄宜杰和心内三科的全体医务人员,“是你们以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和一流的救治水平将我起死回生!”

  2009年11月初,一位患冠心病多年的老年女性,因症状加重来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就诊。恰在其亲属办理入院手续时,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大汗不止,继而出现抽搐、意识丧失。黄宜杰果断决定为患者进行床边紧急施救,先后电除颤7次,气管插管,24小时后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来对患者施冠脉造影,其3支血管均有病变。黄宜杰为其成功进行了PCI术。经出院后随访,患者现保持生活自理。由于秋冬季节转换气温变化大等因素使急性心梗患者增多,2009年11月份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接诊了4例此类“高危”病人,由于抢救及时、措施科学缜密,4位病人均成功获救。

  对冠心病病人的“危险分层”,还体现了医疗服务的人性化。

  对于“中危”冠心病病人,黄宜杰注重的是首先明确诊断,通过造影检查分辨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及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与左心室功能情况,如目前无需行PCI或搭桥手术的,即向病人及其亲属说清楚病情,不仅为患者解除了因创伤而带来的身心的痛苦、精神上的压力,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对“低危”冠心病患者,则密切注视病情发展,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手术。对此,黄宜杰说,“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虽然介入手术无需开胸,也是有创伤性的。我们完全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诊疗方案,必须行介入或搭桥术的,我们决不犹豫;反之,即使患者和亲属要求做手术,我们也会力劝他们接受医生的建议暂不手术。在这一点上,我们非常清楚患者的利益和科室经济效益相比孰轻孰重!”

  黄宜杰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所坚持的在爱心导航下的“危险分层”,使“医患关系零距离”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为无数冠心病患者医好了“心病”,还在医患之间联接起一腔真情的“导管”,为患者的心田输送去了汩汩爱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