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淮海名医 > 正文

播撒生命希望的种子——记肿瘤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孙三元

播撒生命希望的种子——记肿瘤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孙三元

2015-05-25 

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清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如果说肿瘤疾病的种类名目繁多,那么治疗它的手段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或者正在更新的路上,每一个肿瘤病人的诉求和对生的希望都应该被尊重,即使疾病不能完全治愈,我们为之努力了、尽心了,对病人而言,痛苦减少了、生命延长了,就是最好的交代。”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的孙三元就是用这样的信念,这样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医,这也是他经常说给自己和病人的话,战胜肿瘤并不只是医生一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医患共同的协作,才能将能量发挥到极致,才能去攻克每一个疾病。

A、“遇到孙主任是我的幸运,没想到生活还能继续精彩”

2003年的一天,当一位来自徐州县区的李先生拿着自己的肿瘤诊断报告找到孙三元就诊时,多家医院给出的“死刑判决书”着实让孙三元捏了一把冷汗。这位李先生是一位鼻咽癌放疗后4年,肺上转移放疗后2年的患者,由于病情的发展,肿大的肝脏几乎占满了腹腔,病人不能走、不能坐、也不能躺,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的自理。这肿瘤发展的6年对李先生的折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还有心理上的,一次次去医院就诊,一次次失望而回,“不敢治、不能治”让他对治疗几乎失去信心。找到孙三元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许还有希望?是的,就是这样一次尝试,病人等到了希望。

孙三元在仔细研究了李先生的病情后认为,既然病人是鼻咽癌转移到的肝脏,又可以经过6年的化疗,证明病人对治疗是相对敏感的,可以为病人先进行小剂量的化疗药物治疗,逐渐增加剂量,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每一次加药都仔细观察病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病人的肿块有明显的缩小,证明治疗的效果正逐渐显现。大胆的尝试、小心的验证,经过6个周期的内科治疗,李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可以行动自如,回到村里可以进行简单的农活,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后来李先生还参加了村里的干部选举,这样的生活是他在患病期间简直不敢想的!但如今都可以实现了。这种治疗的尝试不是率性而为,而是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地考虑到病人的预后,果断采取化疗,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应战!

B、“即便是‘蚂蚁食象’式的治疗,也让我看到生的希望”

2013年一位来自邳州的43岁女性,突出隆起的腹部让人印象深刻。起初患者自己以为只是因为身体发胖了,却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得了肿瘤,这隆起的腹部竟像是怀有9个月的身孕,让病人不能坐不能躺。经过检查,病人是患上了盆腔的软组织瘤,CT检查后显示这巨大的软组织瘤让患者的消化道、子宫、卵巢受到严重的挤压,肿瘤和周围的血管脏器广泛的粘连包绕。“我当时也找到省里的一些专家,都告诉我没有手术的可能了,甚至有个医生说就是神仙来了也不能做这手术,我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正如病人所说,她的情况已经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同样放疗、化疗对她也没有意义。那么病人真的已经没有治疗的可能了?孙三元并不这样认为,即便病人已经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还是有机会采用介入的射频消融技术(热疗,使肿瘤的局部产生高温坏死,)一点点“烫死”肿瘤细胞。

射频消融虽然目前看是对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但是该方法同样存在巨大的风险,复杂的病情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及手术时的耐心要求都很严格,因为可能因为一点点不慎而引发病人副反应,导致治疗失败。加上病人肿瘤巨大,一次射频消融不能进行得过多,采用“蚂蚁食象”式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比较理想。一次射频消融消掉35cm的肿块,就这样一共为病人进行了8次治疗,肿块缩小了2/3,病人已经可以行动自如。尽管如此,射频消融的进行也并非想象中的顺利,其间的一次治疗,病人也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孙三元考虑应该是治疗引起子宫内膜反应,小心应对后治疗可以继续。

如今,这名患者已带瘤生存了2年多,孙三元给她的意见是一定要定期按时复查,根据肿瘤的情况适时选择射频消融,加之一些辅助的治疗,至少病人的病情是稳定的,生活的质量在一步步提高。“我现在时常跟孙主任通电话,他也会根据我的情况及时通知我下一步治疗,我相信他对我的治疗,也感谢他在当时没有放弃我,告诉我还有治疗的可能,给我继续面对疾病的希望。”

孙三元说,对于一些医学无法完全克服的肿瘤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维持她的生存也是要尽全力,尊重病人的期许,就是一步步挑战疾病。

C、“每次坐车路过医院总是要回头看几眼 因为你在”

肿瘤的治疗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医生适时选择针对病人的个性化诊疗方案,病人的积极配合以及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让治疗事半功倍。而现实中,一个肿瘤病人会累垮一个家庭,病人会因为经济的原因放弃治疗。“这样的事例很多”,孙三元认为,经过治疗,肿瘤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的病人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希望病人能够有足够的重视,正视疾病,配合治疗,会有重获幸福的一天。

2004年,年仅18岁的小王正值青春年华,还没来及享受属于她的青春就不幸被查出患有淋巴瘤,独自一人在徐州打拼的她举目无亲,用自己的一点点积蓄来到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就诊。孙三元针对小王的病情为她进行了2个周期的内科治疗,效果不错,如果可以继续治疗,小王的病情会有很好的控制。但出于经济的原因,小王选择了不辞而别,放弃了继续治疗。半年后,小王的病情复发,脖子上肿大的疙瘩已经不能用披散的头发遮盖。收留小王的舅舅家住铜山新区,发现小王的病情后带着她急忙来到四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当时并不知道孩子的病这么重,她很懂事也不提病,家里是很困难,但也得治病啊!”小王的舅舅提起当初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孙三元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家里的情况,在尽可能选择基础药物的同时,建议病人选择门诊治疗。由于没有陪人看护,门诊的护士在值班的同时为她看护,此外协同放疗科为她进行放疗。在医生以及病人的不懈努力下,小王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治疗,现在已经过去11年,小王已经结婚生子。在2014年复诊的时候,小王全家以及舅舅一家一起给孙三元送来一块感谢的牌匾,小王的舅舅说的一句话让孙三元至今都很感动,“我每次坐公交车路过四院都要回头多看几眼,就因为你在这里。”

D、“救救我,我的孩子还小,我想多陪陪他们,我相信您的治疗”

“棉花糖”,很多人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可如果这棉花糖是用来形容肿瘤的样子,您也许会感觉惊奇。2010年,家住徐州县区的王女士得了一种怪病,检查发现她的满腹腔、满肺被“大棉花糖样”的肿瘤填满,在多家医院做过诊断都无法得知病因。经亲戚的推荐,王女士慕名找到孙三元。见到孙三元的第一面,王女士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帮我治疗吧,我的孩子们都还小,他们离不开我,我想再多陪陪他们。”经过追问病史以及查看现有的检查报告,孙三元得知王女士曾在2009年做过子宫肌瘤手术,猜想应该是子宫肿瘤,果断选择为王女士做了穿刺,发现果然不出所料,确实是子宫间质瘤。诊断明确后,孙三元为病人进行了化疗,很快肿块变成水样的囊泡,说明病人对治疗产生了好的反应,病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孙三元联络妇科,大胆地将病人腹腔内的水泡清除,随后积极进行放疗,现在病情已经控制得很好,生活基本没有影响。“至今都不敢想象能多陪孩子们过了5个春节,现在我去复查每次都要先电话咨询孙主任,他在我就放心地来,对他,我百分百放心。”王女士说。

孙三元说,医生在治疗疾病时除了要认真观察、仔细研究,选择合适药物,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病情做出正确评估,精心地调制出治疗方案,同时也应给予病人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以及生活的关照,跟病人解释病情的同时,也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他们不懂医学,你就要想尽办法一点点地说,打比方也好,画画描述也好,总之,让病人理解,他们就能配合,也会放心。

E、“他是科室的核心力量,现在正努力地做好传帮带”

今年已经52岁的孙三元,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工作了23个年头,跟他合作时间最长的护士长在谈起孙三元的工作状态时,用了“了不起”三个字。“经常有病人在很晚了还在给孙主任打电话,他们对病情担心。孙主任总能耐心解释,查房时,他负责的病人都喜欢跟他聊天,他也都能不厌其烦,用孙主任的话说,病人在治疗前聊聊天,心情总会是好的。在孙三元担任医疗组长时,他几乎做到了全年无休,这在别人看来是敬业,但他喜欢用“尽责”来形容。“其实,当医生的都知道,不能正常休息,没有节假日是家常便饭,这不算什么,跟我一样的大夫有很多,我们只是忠于我们的职业,对病人负责而已。”孙三元是这样要求自己,也带动着周围的医生同样如此要求自己,他是科室的榜样,也是病人信赖的好医生。

在孙三元做肿瘤内科主任的时间里,除了对自己的医学修养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新进的年轻医生,他也有自己的管理方法。面对高学历青年医生的引进,孙三元要求每一个人都应有踏踏实实的“实战”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治疗的作用。在科室发展上,孙三元同样认为好的发展必然需要好的平台,在为肿瘤内科争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时,孙三元协同科室每一位成员齐心协力,为大家的工作平台再上一个台阶。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在孙三元及全科室人员的努力下,这一个个荣誉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更是为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对于今后的发展,孙三元说:“建成具有肿瘤诊疗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肿瘤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成为淮海经济区诊疗、新技术推广和普及中心,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我能做好传帮带,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有一个好的发展。我能做的,除了介绍我的经验,就是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受益。”

文: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