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淮海名医 > 正文

“医学是技术与哲学的融合” ——记口腔科主任孟箭

“医学是技术与哲学的融合” ——记口腔科主任孟箭

2015-05-26 



与孟主任交谈,你常常会疑心,自己是回到了大学课堂,在听一堂哲学讲座。

“医学是技术与哲学的融合。”这位低调的口腔科专家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常常用到“全面、矛盾、辩证”之类的哲学词汇。比如,谈到自己30岁出头担任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时,他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的既有动力也有压力;谈到他的四项技术获得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时,他说这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是个体与整体的有机融合;谈到如何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时,他强调必须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对技术、安全性、术后生活质量等进行全面考虑……

如果从踏入医学院的那一年算起,他在医学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整整30年。这一路,边走边学,边走边思,边走边成长,曾在事业低迷时扶持过他的恩师和朋友,曾放心将生命交付于他手的患者,曾和他一起战斗在手术台的同事,他都会用“感激”二字来形容。30年风雨人生,成就今日“哲医”孟箭。

每项新技术的开展,都要冒未知的风险

提起口腔科,很多人认为似乎就是开展牙齿矫形、补牙拔牙等小手术的地方。其实不然。口腔科的概念远比“牙科”要广泛,从颈部以上至整个面部,都是口腔科治疗范畴,而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有两项“绝活”更是享誉大江南北——血管瘤和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

这两项技术领域的“破冰者”和“领军人”,都是孟箭。

2005年,孟箭接诊了一位50岁的沛县患者老张。在就诊前的两年里,他睡觉时一直打鼾,而且鼾声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会把自己憋醒;到就诊前半年,鼾症已经严重到让他无法平躺入眠,每晚只能坐着睡觉。

“在那之前,我到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喉咙里长了一个血管瘤。但这家医院不敢给我做手术,说是长在咽喉要道,危险性太大,容易大出血。我去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不敢给我做,我当时很担心,自己还有救吗?”老张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孟主任,打算如果再不能做手术,就请假直接去北京问诊。

幸运的是,曾师从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郭伟教授和邱蔚六院士的孟箭,在血管瘤治疗领域已经掌握了国际先进的医学技术。艺高人胆大。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他切开了老张的气管,为他实施了苏北第一例“介入栓塞和硬化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让老张实现了“舒舒服服躺着睡一觉”的愿望。这项技术后来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孟箭坦言,每开展一项新的技术,医生面临的都是未知的风险。这就像野外探险,你所凭借的是自己的经验、装备和能力,但你并不清楚前方的路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险况。近十年来,孟箭带领口腔科团队进行过多次这样的“野外探险”,先后获得过四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其血管瘤治疗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颈部和面部,扩展至人体各个部位,对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也已形成完善体系,在国内独具特色。

他认为,成功总是伴随着挑战,风险同时意味着机遇,敢于直面挑战和风险,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好的医生。

20106月,在江苏昆山打工的18岁女孩婧婧突然出现舌根部大出血,朋友将她送到苏州一家医院,诊断为动静脉畸形。医生为她进行了止血和输血,并告知她因为血管畸形太严重、范围极大,手术将存在心、肺、脑意外栓塞甚至肺动脉高压等多种风险,希望她认真考虑。婧婧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回到徐州,慕名找到孟主任,希望他为自己实施手术。 孟箭为婧婧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顺利实施“经皮穿刺DSA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手术,将盘根错节的血管一一“理顺”,帮婧婧恢复了健康和美丽。

在孟箭的带领下,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于2005年建设成为徐州市重点临床专科,2009年成为全省综合医院口腔类科室中唯一一家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对于这位曾经的“得意门生”,口腔学泰斗邱蔚六院士寄予厚望:“一家综合医院的口腔科能够拥有60多张床位、20多名优秀医生,这已经具备了非常雄厚的实力。我希望下一次来,你能够带领你的团队,将这里发展成为苏北的口腔医学中心!

看病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哲医”孟箭的眼中,医学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问,看病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绝不可取,而仅看手术短期效果、忽视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不负责态度,或者那些不问患者特殊情况、图省事“一刀切”的做法,在孟箭看来更是对“医者”二字的玷污。

“正像开车寻找目的地一样,也许我们会有很多条道路可以选。有的路很短,但路面非常不好,会使车辆严重磨损;有的路虽然长了一些,可是路面平坦,对车辆不会有太大伤害。你会选哪条?这就是一个人良心的选择了。”

“每次手术前,我都会评估患者全身的情况,将手术安全、手术质量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放到一起综合考量,确定一个最佳手术方案。”说着,他在电脑上点开了一张人体模拟照片,照片上的人,左侧脸部饱满,而右侧则严重凹陷,五官也因此有些扭曲。“你看,如果患上了口腔颌面部肿瘤,有时候医生为了保险,会将患者一侧的脸‘切掉’,对患者容貌会有很大影响。”

可以想象,对一些人尤其是年轻女孩来说,“毁容”是她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五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颌面部肿瘤前来就诊,得知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她顿时泣不成声:“我和男朋友上个月才订了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脸变成那样,我宁愿不活了!”

女孩儿的话深深触动了孟箭。医学已经如此发达,难道就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在消灭肿瘤的同时不对患者面部造成明显损害吗?他连夜查找相关资料,向北京、上海的几位恩师请教他们所了解的最新手术案例,其中一位老师推荐他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和面部肿瘤”手术。这项国际先进技术当时国内鲜有开展。孟箭思虑再三,结合女孩的实际情况,决定给自己“施压”,圆女孩儿一个幸福梦。

尽管困难重重,孟箭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这项技术后来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也成为省内唯一一家获批此项技术准入资格的口腔科室。

孟箭花费时间最久的一次手术,长达10多个小时。手术对象是当年40岁的安徽人曾先生,他在电话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3年前的那次经历。交谈中,他咬字清晰,谈吐自如,你完全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曾经被切掉过舌根的患者。

2012年初,曾先生开始觉得自己舌根发疼,经常咳嗽,去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咽炎,吃了半年消炎药,咳嗽不曾减轻,舌根反而越来越疼了。家人建议他到市中心医院去就诊。结果,喉镜检查发现,他的舌根部有一个很大的肿瘤,且位于咽喉要道,许多重要神经汇集于此,手术风险很大。

单纯切除肿瘤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既消除肿瘤,又保留患者的舌部功能?孟箭为曾先生制定了三步手术方略:首先,把颈部两侧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防止肿瘤转移;其次,实施“舌根癌扩大切除术”,但保留舌下神经和舌动脉;最后,用患者大腿上的组织再造了一个“舌根”,将舌头修复重建。三个月后,曾先生的舌头完全愈合,活动自如。

“好多人都说我幸运,如果不是孟主任不辞劳苦给我做了舌根修复,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我的舌头就完全不能用了,今天也不可能跟你说话了。”曾先生在电话中一再叮嘱记者:“你见到孟主任时,一定要替我再谢谢他!”

荣誉与光环,是压力更是动力

孟箭属于年少成名的那一类人。他在毕业后的第一年就实施了畸胎瘤切除等危重手术,30多岁担任口腔科主任,频繁活跃在国内各大高端医学论坛和研讨会,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迅速跻身省内口腔科前列,在血管瘤和颌面部肿瘤治疗领域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荣誉和光环,对他来说,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映出希望和梦想,推动他不懈奋斗;一面倒映压力和重任,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1989年,从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分配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不久,孟箭接诊了一名来自邳州农村出生不足一周的婴儿。这个小患者口腔上腭长了巨大的畸胎瘤,同时伴有腭裂。那是年轻的孟箭第一次遇到这类危重患者。当晚,孟箭将小患者留院观察,并陪了他整整一夜,苦苦思索手术方案。

次日,孟箭冒着风险为小患者切除了畸胎瘤。手术的成功得到了科室前辈和同事们的赞许。4年后,那位小患者的家长又将孩子带来医院,专程请孟箭为他修补腭裂。这份宝贵的信任让孟箭分外感动,他尽自己最大努力实施了腭裂修补手术,孩子脸上留下的瘢痕极其轻微,不易察觉。如今,当年的小患者已成为一名大三学生。十几年来,他和父母每年都要专程来看望孟箭,一家人与孟箭成为了好朋友。

2001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大)取得硕士学位的孟箭,回到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工作,当年10月便担任科室主任。在3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孟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而且还结识了国内、国际的许多知名专家,这成为日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强势发展的无价资源,为该科室开展疑难病症远程会诊提供了高端平台。

在孟箭和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在淮海经济区和省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2007423日,为期3天的“全国第三次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大会”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召开,来自国内各省市、香港及海外的100多位知名专家参加会议。孟箭作了题为“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的报告”的大会发言,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今年1月,孟箭作为江苏唯一一名代表受邀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关于口腔三类技术的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去年12月,在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大会上,他被聘为8名国际评委之一,为来自33个国家的团队进行点评指导。

孟箭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业务,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前进,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享受到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疗他将目光逐渐投向了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领域,尤其是针对化疗、放疗效甚微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我国较早开展了分子靶向治疗和超声热疗技术。

2008年,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与上海医科大学联合开展研究,探索实施分子靶向治疗,以药物治疗使肿瘤逐渐“自杀”,这项技术获得2014年度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超声热疗则是一种纯物理治疗方式,通过集中射线将肿瘤“烧焦”,使肿瘤细胞活力减弱,从而使化疗、放疗、药物等治疗方式重新见效。目前,国内仅两家医院能够开展超声热疗技术,市中心医院参与完成的此项技术因此获得了我国医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医学科技奖”。

编辑: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