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故事 > 病人感谢信 > 正文

抉择与担当 关爱与温暖

抉择与担当 关爱与温暖

2017-09-28 

——来自一位6小时手术、5次术后反复的心脏病患者的感谢信

一、 困扰与希望
      我是中心医院心内三科36床的患者,患心脏病心律不齐已十几年之久,持续性房颤也有三年多了。多次住院治疗,长期吃药、打针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直被病痛折磨。前一段时间,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房颤引发中风,联想到过去家里4个中风心梗病人的惨痛经历,对自己的将来忧心忡忡。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市中心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术”可以治疗心律不齐,而且技术也日趋成熟的报道。惊喜之余,我生出了一线希望,带着这份希望走进了市中心医院,盼望着奇迹在我自己身上发生。
二、 抉择与担当
      见到韩冰主任后,我将病情和以前治疗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述,把省专家教授和北京专家认为持续性房颤治疗难度大,不主张做射频消融术,建议到北京等大城市治疗或采取吃药等保守治疗的会诊意见一并告知。韩主任仔细翻阅了我的病情资料,深思熟虑后给我们讲述了几种治疗方案各自的利弊,最终坚定地建议:“我主张做射频消融术!不行,再考虑其他方案。”他的自信从容出乎我的意料,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当即决定就在市中心医院手术!事后我想,韩主任的决断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少的担当啊!
三、 意外与责任
      手术那天早上8点钟,刚刚进入手术室,韩冰主任、李世杰副主任医师和其他医生纷纷对我进行安抚,“放心吧!”、“你配合好,咱们争取做得又好又快”……温暖的话语驱散了我的紧张。韩冰主任亲自主持手术,其他几位医生紧张有序地熟练配合。我在麻醉的蒙 中感到,不知道为什么手术中间停顿了几次,就这样断断停停,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半终于结束。第二天我才了解到,本来是射频消融,中间又诱发出房扑、早搏,本着对患者关心、对治疗负责的态度,他们根据新出现的情况,现场研究新方案,及时实施新治疗。就这样他们不辞劳苦,历经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一台手术变成了三台手术,这场硬仗的背后既是医德的体现,也是基于医技成熟的自信。
四、 反复与坚持
      持续房颤的治疗本来难度就大,复发率也高。我术后反复就5次,最长一次持续近一天,自己几乎对治疗丧失了信心。但李世杰副主任医师、周婷婷医生并没有放弃,他们全程监控、实时跟进,不断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几乎尝试了所有能使用的方法。最终,在电复律与药物结合治疗之后,我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每次看到周医生挺着大肚子和李世杰副主任医师长时间的为我殚精竭虑地商讨方案或进行治疗时,我的心情都不能安静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
五、 关爱与温暖
      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密不可分,以白海燕护士长为代表的白衣天使们视病人如亲人,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声声“老爷子”的亲切问候,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护理,一趟趟“召之即来”的及时周到……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加速了康复的过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
我对医院了解不多,也听到不同的解读。在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十几天的就医经历,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看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和职业道德,看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看到了他们为患者康复而付出的辛劳!这是一支专业精湛、团结进取、朝气蓬勃、传递着正能量的团队,我从心里深深地感到“韩冰不寒,医护暖心”。
我从心底说一声“谢谢”!


心内三科36床患者 吴明珍

2017年9月18日


专家释疑:

     韩冰:持续性房颤为什么难治疗?

     持续性房颤一般是指持续时间大于7天的房颤,可以是心律失常的首发表现,也可以由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药物转复的成功率较低。因此,持续性房颤是目前最难处理的一种心律失常。
     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房颤的持续时间、左心房的大小、左心室的大小和功能。一般来讲,房颤的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持续性房颤选择射频消融治疗,治愈的机率略大一些。
吴明珍老人所患的就是复杂的持续性房颤,病理机制复杂,治疗起来难度特别大。他也辗转就诊了多家医院,最后决定来我们这里做手术的时候,这份信任让我们很感动,我们定当竭尽全力为吴老诊病,给患者一次机会,给我们自己一次挑战。
     在术前准备完善,排除左房血栓,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中隔离完肺静脉后,房颤转为房扑,我们在左心房标测,提示二尖瓣狭部依赖性房扑,行左心房前壁及二尖瓣峡部消融,房扑激动顺序转变,在右房标测提示三间瓣峡部依赖性房扑,于是消融三尖瓣峡部,房扑终止。患者有室早病史多年,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后,室早频发,有消融指征,于是在右室流出道将室早消融成功。

      最终的治疗效果还要观察3个月才能明确,我们和吴老一起等待着……

编辑:张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