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新技术应用 > 正文

79岁老人急性心梗+突发室间隔穿孔+室壁瘤! 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79岁老人急性心梗+突发室间隔穿孔+室壁瘤! 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2020-12-09 

  日前,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麻醉科和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成功救治了一位79岁的冠心病、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目前,该患者康复良好,目前已出院。

  

79岁老人急性心梗后,

心尖长“瘤”、心脏穿孔,生命垂危


  9月24日,丰县79岁的李奶奶因“突发胸痛17小时”被家人送到当地医院,急诊查心电图、肌钙蛋白等,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为求进一步诊治急来市中心医院,之后由“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至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术+PCI术(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及时开通血管。但是,由于该患者心肌缺血坏死严重,术后出现了室间隔穿孔和室壁瘤。

  据专家介绍,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形成后,由于瘤壁区不能参与心脏收缩,心脏排血量会明显降低,较大的室壁瘤可引起顽固的心力衰竭及心绞痛。室壁瘤囊腔内还可以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脑及周围动脉的栓塞而出现偏瘫、肢体疼痛等。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梗后室间隔发生缺血,并出现破裂导致的继发性室间隔缺损。此病发病率占心肌梗死的1%-2%,由于突发室间隔穿孔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急骤恶化和难以纠正的顽固心力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期内死亡率超过90%。

  这两种凶险的疾病同时发生在患者身上,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施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才能挽救患者生命。但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死亡率高,对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团队合作都是巨大的考验。

  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以往在徐州本地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此类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若转运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途中风险较大,所以对于这样的重症患者来说,手术机会非常渺茫。从2018年底起,市中心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肖锋主任团队,和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共同开展协同式诊疗,让每一位心血管病人得到精准、全面治疗。像李奶奶这样的重症患者终于有了在徐州本地接受大专家为其手术的机会。


排除万难,祛除“心魔”


  患者李奶奶由于病情非常严重,再加上年龄大,且同时还患有高血压、脑梗塞、阵发性房颤等多个基础性疾病。在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期间,病情很不稳定,出现了严重心力衰竭症状,医护人员先后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循环支持治疗、加强利尿、扩冠、抗凝、扩血管、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内环境稳定。待患者病情稍稳定,请心脏外科医生会诊,予以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地选择手术时机。

  终于,在医、护、患的共同努力下,在入院33天后,李奶奶的各项身体指标达到手术标准,于10月29日被推进手术室。

  面对这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手术有着种种困难,但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心脏外科肖锋主任在团队成员缪丙荣、王蔚、侍巍、李建明等的协助下,成功地为患者施行“全麻体外循环下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术”。

  术后患者被送至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治疗。在ICU医护人员和心脏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生化指标良好,经过术后6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撤除IABP,转入心脏外科病房继续恢复。

  据悉,李奶奶也是自市中心医院引进肖锋主任团队以后,遇到的第二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壁瘤和室间隔穿孔的患者。她的成功抢救,体现了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肖锋主任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也充分反映了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团队和多学科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精神和救死扶伤的综合实力。

后记

  生命的奇迹总是带给我们惊喜,急性心梗后合并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的病例极为罕见,发病后能够存活的更是少之又少。该病例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冠脉疾病外科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例例高难手术的成功印证了一步步成长壮大中的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同时也让我们真切的地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和心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初心——敬畏生命!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初心,相信今后的心脏外科将会齐心协力为区域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稿件来源:心脏外科

作者:张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