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新技术应用 > 正文

神经电生理监测“找到”隐藏的第三根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获成功

神经电生理监测“找到”隐藏的第三根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获成功

2023-05-04 

  30岁那年,王先生的面神经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痉挛——对于大部分人(十万分之十一)来说,面部痉挛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会痉挛的,而王先生的左脸在短短两年内,从眼周开始,逐渐涉及左侧面部。从阵发到频发,从偶尔一次到一天数十次,从生理到心理,王先生深受困扰……

半张脸无法控制的抽搐 原来是面肌痉挛

  “患者来院时已确诊为面肌痉挛,颅脑CT血管成像(CTA)可见其椎动脉走行异常,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可见其面神经受到两根血管的叠加压迫,这些就是导致他面肌痉挛的原因。”

  神经外科二病区董楠博士介绍,面肌痉挛是一种面神经高兴奋性疾病,现在医学认为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地抽搐。一般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散至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其余肌肉,甚至扩展至颈阔肌。尽管面肌痉挛无生命危险,但患者常因为面部抽搐的症状影响外观而存在严重的精神压力。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为面神经解除压迫

  目前,面肌痉挛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肉毒素、微血管减压术等。其中,首选是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很好的控制病情发展,但有些患者会出现身体疲劳、情绪低落等情况。反复注射肉毒素可缓解症状,但有部分患者在注射肉毒素之后会损伤面神经运动支末梢,出现面部肌肉力量减弱的表现。

  微血管减压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低、创伤小、能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据文献报道,微血管减压术对面神经的缓解率可以达到80-90%,且持续有效。

  “王先生曾使用药物治疗,但控制效果不佳,他有强烈的手术意愿。”董楠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将责任血管推开,并在面神经和血管之间垫入不可吸收材料,使血管离开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使面肌抽搐症状得到缓解。“这是一种高精准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但手术空间狭窄,对手术医生操作要求较高。”

  完善各项检查并告知手术风险后,刁艺、董楠博士团队为王先生实施了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 助力找到“隐藏款”责任血管

  面肌痉挛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对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进行分离、隔绝,因此术前精确评估血管神经关系,精准定位责任血管对手术成功很重要。术前,团队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精准定位责任血管,这为手术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董楠介绍,术中探查到的第一根责任血管是患者发育异常的粗大椎动脉,它挡住了大部分手术视野,“顶开”它后,在留出的几毫米缝隙中,探查到第二根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并进行分离隔绝。

  本以为手术可以到此结束了,但术中一直进行监测的“幕后工作者”——神经电生理监测提示患者的面神经依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麻醉科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郑伟医师介绍,麻醉状态下对颅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监测、反映神经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并保护相关神经,监测神经功能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在王先生的手术中,该项技术功不可没:如果解除了所有的责任血管压迫,在进行神经电刺激的时候,神经电生理监测会提示这支面神经处于平静状态,而仍有较大波形就意味着还有其他的血管在压迫面神经。

  “当分离了两根责任血管后,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异常,提示我们需要继续探查,直到找出那个‘隐藏款’,解除它对面神经的压迫,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经过探查,团队终于找到“藏起来”的第三根责任血管,将其与面神经分离后,神经电生理监测终于恢复平静,这就提示该面神经已解除所有压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手术顺利结束,复苏后的王先生直接返回普通病房,清醒后的第一时间,他就发现自己的面肌痉挛解除了!一周后,王先生康复出院,如释重负的他终于恢复了往日轻松的笑脸。

编辑:葛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