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车祸重伤生命垂危 多学科协作闯过重重难关

时间:2024-09-18阅读量:100 次

近日,我院收治了一名车祸高龄危重患者,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骨创伤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协同作战,为生命“助力”,成功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

突发车祸   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7月2日凌晨,我院急诊医学科收治了一名高龄患者张阿姨,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创伤,伤情严重。入院时,患者昏迷状态,血压仅波动在 75/51mmHg,脉氧在91%左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急诊医学科值班人员接诊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治预案,快速建立多静脉通道、接心电监护、备血、补液、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去甲肾上腺素、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CT等相关检查显示,患者出现全身多发性骨折,其中最严重的是骨盆骨折,两侧耻骨上下支、右侧髋臼、髂骨、骶骨左侧翼多发骨折,同时伴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伴肺不张、胸腔积液(血胸)、右侧胫腓骨骨折、左手、右足皮肤撕裂伤等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了失血性休克、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创伤性心肌损伤、呼吸衰竭等多脏器功能障碍……随后,医院迅速为张阿姨启动绿色通道,将其送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救治。
  面对复杂的病情,EICU主任医师程书立带领主治医师孙瑾、提俊响、杜天天,住院医师丁玉雪等立即启动创伤MDT,迅速组织多学科紧急会诊,联合骨创伤外科、介入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抢救。
  经过认真评估研判,决定由EICU团队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稳定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尽快给予骨盆骨折外固定等专科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后续手术治疗。

多学科协作   迅速、规范、高效救治
  在多学科会诊同时予以积极的扩容、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输血、补充凝血因子,机械通气支持等治疗后,患者氧合逐渐恢复至95%左右(FIO2 60%),但血压未能明显回升,考虑骨盆骨折所致,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此时,介入导管室已准备就绪,患者被迅速安全转送导管室,由介入科牛苏副主任医师为其实施血管造影及髂动脉部分分支血管栓塞术,以进行有效的止血;患者血红蛋白、血压不再明显下降,终于逐渐稳住了张阿姨的病情。
  7月9日,在患者氧合、血红蛋白稳定,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骨创伤外科杜长夫主任医师团队为张阿姨在静脉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异体骨植骨术、骨盆骨折外固定术,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加速康复。
  术后,EICU医护人员积极给予患者促进肺复张,抗感染,营养支持,床旁康复锻炼等,并与患者家属沟通恢复进展。
  在随后的治疗阶段,张阿姨依旧“险情”不断,先后出现了顽固性腹胀、迟发性脑出血、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等,程书立带领团队成员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流轮守护,帮助张阿姨一一拆除“险情”。
经过20多天的救治,张阿姨生命体征平稳,并于7月底去除外固定支架后出院,进入康复阶段。
  此次高龄多发伤患者的成功救治,离不开我院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以及多科联动的学科会诊机制,确保患者“黄金时段”内得到迅速、规范、高效的救治,也充分展现了我院创伤综合救治的水平和救治能力。

编辑:张雪园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