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360行”丨 卓栗如:点滴之间见初心

2025-09-17 徐州市中心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


医院的长廊永远流动着两种时间:

电子钟跳动的数字时间,

与生命抗争的脉搏时间。

从执柳叶刀的外科圣手到调试CT机的工程师,从执听诊器的内科医师到显微洞察的病理医师,每个岗位都是拯救生命乐章中不可替代的音符。那些被简化为“白衣天使”的称谓背后,是各种专业资质证书在黑暗中发出的微光,是多个岗位齿轮咬合转动的精密韵律。

医院里的“360行”系列文章,不只是一组于医院各岗位的简单素描,而是对医院生命守护体系以及医学人文的解构。通过他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在平凡岗位中,也有照亮生命的纯粹星光。谨以这组报道,记录所有为生命续航的微光。



  卓栗如,一名在输液室坚守多年的护士,与她的团队伙伴们一道,用日复一日的专业、默契与温暖,在针尖与药液之间,书写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工作围绕 “安全、精准、高效” 展开,每一个场景都藏着对生命的敬畏。


1

精准、技术与温暖:

五大场景中的职责坚守



精准的“幕后准备”

  治疗室配药是所有治疗的第一步,更是安全的关键。在这里,卓栗如和同事们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在无菌环境下精准配制每一瓶药液。没有患者在场,但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生命,必须全神贯注,零失误。



技术的“直接体现”

  当配好的药液被送到输液区,她便切换到“台前”模式,迎来最考验技术的环节——静脉穿刺。卓栗如需凭借专业判断选择最佳穿刺方案,尤其是为哭闹的宝宝穿刺时,不仅考验技术,更是心理与耐心的较量。成功穿刺后,家属一句“谢谢,您技术真好”,便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持续的“安全巡护”

  穿刺成功只是开始,团队需要不断巡视每一位正在输液的患儿,观察输液是否顺畅、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患者有无不适或不良反应。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的巡视工作,又相互照应。团队建立了无声的警报系统——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让帮助及时到位。



温暖的“沟通桥梁”

  现代护理中,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愈发重要。卓栗如会耐心向患者解释药物作用、注意事项,教他们如何保护血管。更重要的是,她会倾听患者的焦虑与恐惧,用温暖的话语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



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卫者”

  在儿童急救中,卓栗如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生命通道,精准执行医嘱,全方位监护,与医生高效协作,第一时间给予患儿急救护理,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多年前的一次儿科急诊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这份职业选择。那天,一名患阵发性室上速的小女孩被妈妈抱着冲进抢救室,孩子的心率异常急促,情况危急。卓栗如与医护团队立刻投入急救:建立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执行医嘱用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监护仪上终于跳出正常的窦性心律波形时,小女孩和妈妈都长舒了一口气。

  那一刻,卓栗如的眼眶湿润了。“我突然明白,我们手中的针管、配药的动作,不仅仅是工作,更是在守护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在儿童抢救室里, 卓栗如正通过仪器密切监视患儿生命体征。


2

酸甜苦辣:

在理解中化解焦虑

  儿童输液室里,患者情况多样,忙碌与紧张是常态,偶尔还会遭遇不理解。卓栗如记得,有一次夜班,一位母亲抱着高热的孩子冲进输液室,情绪激动地要求 “立刻输液”。但按照流程,必须先核对医嘱、配制药液,这需要一定时间。焦急的母亲忍不住大声指责,言语间满是不满。

  “当时心里又酸又委屈,但我知道,她的情绪都是因为担心孩子。” 卓栗如没有辩解,而是一边让同事加快配药速度,一边蹲下来安抚这位母亲:“您别急,我特别理解您的心情,我们已经在最快准备了。您看,我先去问医生能不能给孩子用冰袋物理降温,先帮孩子降降温好不好?”

  当药液顺利输入孩子体内,孩子的体温逐渐下降、慢慢睡着后,那位母亲的情绪也平静了下来。临走时,她向卓栗如道歉:“不好意思,刚才我太着急了,谢谢你们这么快帮孩子用药。”听到这句话,她心里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暖意:“其实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只是需要被看见、被理解。我们多一分耐心,就能多化解一份矛盾。”


3

人文关怀:

细节里的温暖与期待

  面对焦虑的患者或家属,她有自己的“沟通秘诀”:先用共情的话语认可对方的情绪,“我知道输液会紧张,我们一起慢慢来”;面对害怕打针的孩子,她的口袋里总装着小贴纸、绘本,用 “贴个小老虎,我们就不怕啦” 的话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急诊患者,她会优先安排穿刺,轻声安慰 “我们尽快处理,别担心”。

  从事输液室护士工作十多年,卓栗如对这份职业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刚开始觉得,只要熟练掌握扎针、配药的技术就够了。但慢慢发现,我们不仅是‘技术操作者’,更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陪伴者’。同样的穿刺,一句温暖的话和冷冰冰的操作,给患者的感受完全不同。”


谈及未来,卓栗如和同事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计划优化急诊抢救流程,让穿刺、配药、监护的衔接更高效;准备制作儿科输液安抚手册,将团队的经验整理成册;还想在输液区设置 “爱心互助角”,让老患者帮助新患者缓解焦虑。“患者带着希望来到我们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默契的协作、专业的技术和温暖的关怀,一起守护这份希望。”

  “患者带着希望来到我们面前,我们的责任就是用专业和温暖守护这份希望。” 在输液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卓栗如用坚守与热爱,将平凡的工作演绎出不凡的意义,成为无数患者心中最可靠的白衣守护者。


来源:输液室




监制 | 王培安

总编 | 陆仁平

审核 | 孙海芹 宋璞

编辑 | 李阙彤

徐州市中心医院

微信订阅号

聚合丨服务丨展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