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冯苏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的全腔内微创手术,为一名48岁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男性患者拆除了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手术全程采用微创技术,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无并发症出现,目前已康复出院。
微创突破:
全腔内技术攻克A型夹层治疗难题
患者因突发剧烈胸背痛急诊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传统治疗需实施开胸手术,创伤巨大、风险极高、恢复期长。
面对这一挑战,冯苏团队经严谨评估,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 “全腔内修复术 + 主动脉弓分支血管重建” 的微创手术方案。术中,手术团队仅通过患者股动脉、双侧肱动脉及左颈动脉的四个微小切口,将覆膜支架系统精准输送至主动脉病变部位,成功封闭夹层破口,重塑健康血流通道。整个手术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等高风险操作,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
微创技术三大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创伤小:体表仅留微小切口,无传统开胸手术的长切口。
康复快: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轻微,住院时间大幅缩短。
安全性高:有效规避了开胸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如肺部感染、纵膈感染、大出血、神经系统损伤等),术后相对并发症发生率低。
专家解读:
微创技术拓宽救治边界
“A型主动脉夹层传统上被视为腔内治疗的禁区,开胸手术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冯苏在术后表示,“此例手术的顺利实施,说明对于高龄、体质弱或合并其他疾病难以耐受大开胸的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来说,全腔内技术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目前,主动脉疾病治疗模式正加速向微创化、精准化迈进。随着器械革新与技术进步,正推动主动脉疾病治疗从“巨创时代”向“精准微创时代”转型。全腔内手术有望让更多A型夹层患者免受开胸之苦,拥抱更小创伤、更快康复的治疗选择。
相关链接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如同轮胎内胎撕裂,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口冲入血管壁中层,形成“真腔”和“假腔”两层通道。若“假腔”破裂,死亡率较高,因此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分型(根据Stanford标准):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靠近心脏),须紧急手术,传统需开胸(本次病例即为此型);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远离心脏),一般可予微创介入治疗。
来源:血管外科